那么,在中国政府倡导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“十二五规划”即将出台的背景下,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30个省区市的指数值及其排名呢?就此问题,报告负责人李晓西教授在发布会上作了专项解答。他强调,正如钟校长在为本书所作的前言中提到的,“报告中的省际排名是相对的,也是不断变化的,推动绿色发展才是报告的本意”。因此,排名旨在鼓励先进,交流经验,共同进步,书中为此特设专栏,意在强调各地区均有好的典型,应以此树立信心。同时,李教授认为,测度结果由于受到部分指标数据的不完整性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、计算方法的可选择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,呈现出相对性或说非客观性,即测度结果基本可靠,但具相对性,或说具有相对正确性,因此,对于各省排名应理性看待,要“既重视又不重视”。李教授还说,今后他还将带领其团队进一步做好指标体系的完善工作,为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继续努力。
综合李教授强调的相关要点,我们认为坚持“绿色发展”理念,理性看待各省排名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:
一是清楚认识排名的目的——坚持“绿色发展”理念。编制“绿色发展”指数旨在倡导“绿色发展”的理念,测度中国“绿色发展”的现状,考察各地区“绿色发展”的进程。通过对30个省区市“绿色发展”水平的测算和分析,可以为引导各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决策参考;为国内外投资者准确、便捷地寻找到恰当的投资机会,为企业家提高决策效率提供有效的帮助;有助于聚焦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,鼓励大众积极参与绿色发展。由此可见,测度和排名都是工具和手段,通过展现各地“绿色发展”的全景,力求在政策层面上形成发展战略的导向作用,满足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需求,鼓励先进,交流经验,共同进步才是其价值和意义所在。因此,必须清楚认识排名的目的,坚持“绿色发展”的理念。
二是客观看待排名的位次——推动“绿色发展”进程。首先,指数值和排名是通过建立指标体系、数据搜集和整理以及统计计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得出的结果,具有相对的客观性、科学性和真实性。但是由于受到部分指标数据的不完整性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、计算方法的可选择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,又呈现出相对性或说非客观性。因此,可以说,测度结果基本可靠,但具相对性,或说具有相对正确性。承认测度结果的基本可靠性是正确看待排名的前提和必要条件。其次,这是对各省区市“绿色发展”状况的首度测算和排名,依据的是我们现有的资料和数据,今后各年我们还将继续和不断完善这项工作,也就是说本次发布的指数和排名是相对的,更是不断变化的,拘泥于本次排名结果,一味追求排名高低,对其过分解读是不客观的,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。最后,各省区市的“绿色发展”指数是3个一级指标、9个二级指标和55个三级指标逐级加权的系统测算结果,排名的依据是最后的综合指数。因此,在重视最终排名的同时,考察各级、各项指标的排名,认真分析其成因和未来发展趋势,充分认识各地区“绿色发展”的长板和短板,才是各地提高“绿色发展”水平,推动“绿色发展”进程的科学途径。
三是充分借鉴先进的经验——突破“绿色发展”瓶颈。中国作为一个大国,各地资源秉赋及经济、社会发展各具特色,各有短长。一方面,排名靠前的地区在目前绿色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,积累了一些经验;排名相对靠后的地区则存在一定的问题,经受了一些教训。因此,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学习经验,排名暂时靠前的地区吸取相对靠后地区的教训,是实现各地突破“绿色发展”瓶颈,提高“绿色发展”水平,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。另一方面,不仅仅是排名靠前、“绿色发展”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拥有优势和经验,那些排名暂时靠后的地区在节能减排、环境保护等某些方面和环节也具备了值得推广的先进理念、技术和方法,这既是这些地区树立信心、值得欣喜之处,对于排名靠前的地区也是很有借鉴价值的。本书位次设立了32个专栏,由专家们经过分析比较,从全国各省(区、市)挑选出的绿色发展先进典型,基本按照一省(区、市)一个案例挑选和编写完成。专栏中介绍的做法各具特色,为各地相互学习与交流提供一个平台。
总之,必须清楚认识排名的目的,客观看待排名的位次,充分借鉴先进的经验,从而坚持“绿色发展”理念,推动“绿色发展”进程,突破“绿色发展”瓶颈。我们深知,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测度工作,我们愿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指教,在各方面支持下,不断进步,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!
(报道人:姜欣)